2005/09/24

note-城市競爭力(1)-巴黎

Summary
如果城市規劃是巴黎傲人的城市生命力,則引導人們親近並深入瞭解,就是非常成功的城市行銷概念。如下水道博物館、運河行舟、或是鼓勵人們走近的林蔭大道,都讓人更深層的體會到規劃的用心之處-一種「人本」的觀念:以人為主、尊重市民,開創健康的生活環境。

然而尊重人的觀念,卻不單純是軟硬體的規劃,生活教化、文化等也是關鍵。巴黎的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等,創造出重視人本的環境。城市規劃之餘,市民的教化是否同樣是重要的課題?

**** **** **** ****
人和城市,都需要經營「品牌」。如黛安娜經營的品牌是平民化、愛心...,巴黎則是藉由城市印象(如塞納河畔的沙灘、悠閒浪漫的市民生活等)經營自己的品牌。

企業的「品牌」一方面作為宣揚企業精神、經營理念的工具,良好的品牌也成為企業無可取代的資產。而城市的品牌亦如是,在傳達城市價值與特色之餘,同時也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。

城市競爭力近年來正逐漸取代國家競爭力,成為令人注目的主題。一方面是由於國家概念越來越模糊(如歐盟的興起),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跨國企業越來越多,以城市為單位作為投資的考量。

而至於評斷城市競爭力,究竟應該包含哪些指標?英國經濟學人曾針對全世界各大城市做過各種不同的評比,而其中生活指數類的評比項目,是分為:
1.暴力罪案件數,2.恐怖襲擊,3.貪污,4.交通基礎建設,5.公共設施,6.健康/疾病,7.文化娛樂設施,8.房屋,
9.教育,10.天氣。
而其他針對投資環境的競爭力評估,應該還會有政經、勞動等等的指標。

而究竟一個城市的統合生命力、活力與競爭力,也許可以從巴黎所營造的城市品牌與作法,得到一些看法。

巴黎(參考:公視-城市之遠見)

巴黎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,無論是在藝術、文化、思想與哲學發展上,在歐洲或是全世界,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在19世紀中,巴黎歷經反法同盟佔領、1830年七月革命、1848年革命。到拿破侖三世時期,城市已經破敗不堪。1859年,拿破侖三世任命塞納大省省長、巴黎警察局長喬治·歐仁·奧斯曼男爵(Baron George Eug?ne Haussmann)負責巴黎的大規模城市改造。這次的改造同時也奠定了巴黎當今城市風貌的重要基礎。

一、由解決交通問題著手,大刀闊斧整頓主要幹道系統。同時引進大量的行道樹,讓這些幹道成為充滿綠意的林蔭大道。即至今日,林蔭大道仍是都市規劃設計時的重要項目之一。而整頓的內容不只是道路本身,尚包括道路兩旁的街屋,所有的立面與裝飾均由奧斯曼親自設計,成為具有統一風格與規範的街景。

二、規劃下水道系統,解決民生問題。現今的下水道博物館還得以一窺下水道的歷史。

三、「健康、陽光、空氣與空間」-奧斯曼認為給市民新鮮的空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因此不但成立「空氣委員會」,還在城市中廣設屬於全體市民的大型公園。其中還包括由垃圾場改建的秀夢丘公園。

四、整治聖馬當運河,抒解塞納河交通。運河中間還有隧道,以有效利用地面空間,作為公園或是市場,而隧道的光井部分,則是利用植栽巧妙隱藏。

五、由奧斯曼親自設計並規劃擺設位置的street furniture,精緻美觀,目前還有許多仍在巴黎市區中「服役」。

奧斯曼對於巴黎的規劃,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在於:
一、肯定城市的複雜性,並且善用這種複雜性,規劃出獨具特色的城市。
二、創造統一和諧的風格。
三、利用街道、空間、林蔭大道,組合為公共空間。

然而無論經過多麼深思熟慮與鉅細靡遺,許多當前問題畢竟是百年前的奧斯曼所無法想像的,比如說汽車所造成嚴重的交通問題。所以巴黎又歷經了第二次的大改造。

「回歸行人與住民的尊嚴,還給行人擁有的空間」
作法包括了停車場全面地下化,讓人與車在衝突的複雜中取得屬於各自的空間。重新將城市與街道規劃為一個大家願意參與的遊樂場地。而為了達成這些目標,則需要市府與相關人員的嚴格把關,將街道上的「不自然」的「人為」設備(可能是攤販、小舖等)數量降到最低。所有的作法,表面上是為了營造更美好的市民空間,但是卻在商業上獲得直接的利益。以香榭大道為例,重回街道上的大批行人與觀光客,讓沈睡已久的商業活動再次復甦。

而關於street furniture,則由工業設計師規劃設計。相當有趣的是,當設計師考慮屬於巴黎的風格時,現代設計的精神竟然和奧斯曼不謀而合。由奧斯曼的設計圖中發覺,那種屬於奧斯曼獨有的新古典主義風格,是如此和巴黎的風格貼近。

百年後的改造計畫,是為了創造現代品質,卻也是回歸了奧斯曼時代的古典品質。而奧斯曼的林蔭大道與植栽理念,也是一種都市環保的概念,這也是現代風格的概念!而巴黎城市空間系統,也成為全世界的典範。

想法:
不容置疑,都市規劃時,公權力的高壓執行有其存在的必要性,但是強權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部分市民的犧牲,與跋扈壟斷,或是排除異己的想法。因此的確有許多人,對奧斯曼的改革非常不以為然,因為在創造的同時,奧斯曼卻進行了更大規模的破壞,其中不乏許多頗具歷史文化與藝術意義的建築物。取而代之的是單調統一的奧斯曼風格。

但是在基礎建設方面,奧斯曼的確是創造了非常傑出的規劃能力。如果百年前與百年後的城市規劃是巴黎傲人的城市生命力,則引導人們走近並深入瞭解,就是非常成功的城市行銷概念。比如說獨具歷史意義與新鮮感的下水道博物館、在運河隧道中,光井所造成的豐富的光影變化、或是鼓勵人們走近的林蔭大道,都可以讓市民或是遊客更深入的體會到規劃的用心之處。

而用心之處,到底來自於哪裡?我想是一種「人本」的觀念。以行人為主、尊重市民,為市民開創健康的生活環境,讓浪漫的巴黎人有更多充滿豐富景觀與回憶的景點可以抒發情感。所以,種種的作法,就等於在向市民與全世界宣示:有關懷人們的硬體設施,有站在市民角度思考的軟體規劃「這是一個重視『人』的都市。」我想這是一句非常吸引人的口號:)

沒有留言: